在浩瀚的历史画卷中,锦州凌河地区孕育的药香文化,如同一颗历经时光打磨的璀璨宝石,其光华历久弥新,愈发夺人心魄。值此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之际,渤海大学“遗韵织梦”实践队怀揣热忱,奔赴凌河,踏上了寻访药香文化根脉、体悟传统技艺精髓的旅程,以青年学子的实际行动,为本土文化的繁荣添砖加瓦。
学生团队进行实地调研
步入凌河古韵悠长的街巷,空气中氤氲的独特药香,瞬间将人引入历史的回廊,仿佛与过往的岁月低语。实践队员们深入当地传统的药香工坊,拜访了坚守一生的老匠人。虽已白发苍苍,他们却目光炯炯,全神贯注于药材的精准配比之中。匠人们向学子们深情口述了药香文化的源起与流变,从昔日宫廷御用至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缕馨香承载着世代人民的智慧结晶与美好祈盼。从药材的精挑细选、古法炮制,到耐心研磨、匠心调和,每一道看似平凡的工序背后,都凝结着匠人们毕生的心血与执着。正是这份近乎苛刻的坚守,才使得古老的药香技艺得以薪火相传。
深入调研期间,实践队队长赵卿伊带领队员董萌、赵郁娇、崔逸涵、李莉莉,欣喜地观察到一股蓬勃的年轻力量正投身于药香传承事业。他们之中,有科班出身的香学专业人才,亦有纯粹因热爱而全身心投入的追梦者。这些年轻传承者们不辞辛劳地往返于古籍馆与博物馆,潜心钩沉历史文献,系统研习传统制香秘技;同时,他们勇于创新,巧妙地将现代设计美学与前沿营销策略嫁接于传统药香之上,为其注入了鲜活的时代气息。依托线上平台与线下活动的多元渠道,他们积极讲述凌河药香的故事,让更多人得以感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魅力。
学生团队进行制香的学习
然而,药香文化的传承之路并非坦途。在现代化快节奏生活的冲击下,传统药香繁复精妙的制作工艺正面临着后继乏人、濒临失传的严峻考验,其赖以生存的受众基础也在悄然萎缩。但“遗韵织梦”队的队员们坚信,只要汇聚起更多关注的目光,吸引更多有识之士投身其中,锦州凌河这份弥足珍贵的药香文化,定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他们期冀通过此次“三下乡”的躬身实践,能够唤起全社会对于包括药香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保护意识,让守护与传承药香成为全民共同肩负的使命,确保这份承载着民族记忆与智慧的文化瑰宝,能够穿越时空,永续流芳。
作者:赵卿伊
-
央视影音客户端
-
央视新闻客户端
-
熊猫频道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