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资讯 >

盲文学的先锋科学思想探索与先锋科技间存在的极限思维共性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08日 10:1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 手机看视频

—— 再读Wenmang《人类末日来临》系列作品

作者:刘静。中国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液态金属、生物医学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等方面交叉问题研究并作出系列开创性贡献。研发的众多液态金属应用系统、高端肿瘤治疗装备及无线移动医学仪器等得到广泛应用。发现液态金属诸多基础科学现象,开辟有液态金属芯片冷却、液态金属印刷电子学、液态金属生物材料学以及液态金属柔性机器人等方向,成果在世界范围产生广泛影响,为诸多科学杂志如New Scientist、Technology Review等大量评介,还提出并推动了中国液态金属谷以及液态金属全新工业的创建和发展。

出版有17部跨学科前沿著作及20余应邀著作书章;发表期刊论文500余篇(40余入选所在英文期刊封面或封底故事);获授权发明专利300余项。曾获国际传热界最高奖之一“The William Begell Medal”、全国首届创新争先奖、中国制冷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ASME会刊Journal of Electronic Packaging年度唯一最佳论文奖、入围及入选“两院院士评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各1次,入选CCTV 201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曾入围有着国际科技创新奥斯卡奖之称的“2015 R&D 100 Awards Finalist”;系2003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

1.jpg

【特别注:Wenmang写的先锋科学思想小说《人类末日来临》(是华人第一部在国际上站在先锋科学、先锋哲学、先锋文学、先锋时尚、先锋理论、先锋书写的前沿,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锋科学哲学小说),瑞典版已由瑞典知名学者、评论家、翻译家万之教授在瑞典出版(出版前,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前任主席埃斯普马克院士阅读过译稿部分章节),诺奖评委如Anders Olsson院士(现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埃斯普马克院士(高行健得奖时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恩格道尔院士、维斯特拜利耶院士(莫言得奖时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等人,在瑞典文版本出版后就第一时间收到了该书)。】

Wenmang一直是N个未知问题,是N个科学问题,是N个现实问题,是N个思想问题,是N个物质问题,是N个瓶颈问题,是N个创造问题,是N个没有答案的未知未智未能未物问题,是N个探索问题,是N个宇宙奥秘问题。

然而,究竟什么是Wenmang?或者Wenmang究竟是什么?

这个“Wenmang”不是拼音,而是一个崭新的英文名词,有N种先锋涵义涌现:

第一种涵义是先锋科学思想探索者Wenmang的名字(对生命未知性的先锋探索);

第二种涵义是崭新先锋探索者Wenmang的先锋未知哲学(盲哲学)概念;

第三种涵义是文字的量子未知行动、量子未知纠缠、量子未知跃迁、量子未知隧穿、量子未知涌现;

第四种涵义是崭新的先锋未知探索者Wenmang的先锋探索概念;

第五种涵义是指人类的文盲本能、文盲本性、人类的文盲行动;

第六种涵义是指宇宙的文盲本能、文盲本性、宇宙的文盲行动;

……

这N种先锋涵义由Wenmang(文盲)本人发明、定义、揭示、涌现,是N个不断自我变化的悬浮未知涌现(是对已知这种根据、对地面这种存在的超越,是对未知的扬升)。和我们知识认知模型的文盲定义完全不同(不可混淆)。

Wenmang(文盲),作为先锋科学思想探索者、先锋哲学探索者、先锋书写探索者,一直在探索人类的盲文学、盲哲学、盲科学思想、盲小说、盲理论、盲诗歌、盲音乐等领域——歌唱沉默、倾听自己的沉默、倾听人类的沉默、倾听宇宙的沉默之声,探索沉默这种刺魂之声,与世无争的文盲只能做文盲的事,文盲只能做文盲的本分。

文盲的物理启蒙老师是霍金的学生吴忠超教授(吴忠超教授给出了量子宇宙学中太初黑洞量子创生的最一般结果、<利用超引力量子宇宙学——Supergravity quantum cosmology>首次证明了可观察时空的四维性),很明显,文盲继承了霍金和吴忠超教授的宇宙探索精神。

2020年3月,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肆虐人类,疫情间或突发,一时间世界处于恐慌之中一片凄凉,我几乎足不出户,遂有机会细读文盲的先锋科学思想小说《人类末日来临》,还就此写了一篇题为《对人类末日的忧虑和自救情怀或可催生先锋科技》的读后书评。此后一年多,我脑海中仍不时会闪现出文盲独立开创出的盲文学作品(对先锋文学、先锋科学、先锋思想、先锋书写之最前沿的崭新探索)中的一些场景,也因此与作者有过更多交流和探讨。我得说,这是部极为独树一帜的作品,作者是位有着非凡创造精神的先锋思想书写探索者。一方面,作品中展示出的独特先锋思想让人(特别是探索者)深思;另一方面,作品触及了不少当今最为前沿的科技新知。

于我而言,文盲作品对我们研究了20年有余的液态金属始终报以很大热情和关注,并在书中予以描写,情节颇为有趣。由于这些因素,我平时也会有意无意的对比思索文盲本人独创的先锋文学(文盲称之为盲文学)之先锋科学思想探索与先锋科技之间的异同点,我觉得二者在创造上均表现出深刻的极限思维共性,且相得益彰。文盲独创的先锋文学(盲文学)之创作和先锋思想探索,并不受物质世界中业已得到认识的客观规律约束,但逻辑却是自洽和合理的;而先锋科技的突破则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传统科学与技术理念的颠覆上,二者由于在观念内涵和外延上太过极致,刚刚出现时一开始总会让一般人不适,但是不同领域的先锋探索者则会同类惺惺相惜(这是先锋探索者的同类性本能)。

集先锋文学、先锋科学、先锋思想、先锋书写、先锋理论、先锋批评、先锋诗歌、先锋摇滚、地外文明为一体的盲文学,是文盲开创的先锋思想探索事业(对未知思想奥秘的不断探索)。

而我们开创的液态金属事业在许多场合则被认为是人类利用金属的第二次革命——人类的科技革命本质上其实就是崭新的物质和新材料革命(人类对物质的未知、对未知的物质之先锋探索)。

文盲从文字的未知深处开始探索,文盲把文字当成基本粒子,把文字的文盲行动当成基本粒子的量子行动,通过各种未知量子行动的矩阵变易和生成信息的各种重新排列,在书写的各种文盲行动中衍生和涌现文字内部世界的各种未知奥秘。文盲从思想未知深处开始探索,在思维这种四维未知世界不断文盲行动,通过思想来不断衍生和涌现各种内未知世界和外未知世界、各种精神未知世界和物质未知世界。文盲从大脑内部宇宙的神经元之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无比精确有序的未知矩阵世界开始探索,通过研究神经元、突触、端粒等未知森林的刺激和放电,从而在生命的生理化学反应之各种矩阵中衍生和涌现出外部宇宙的各种未知信息奥秘世界和时空维度信息的变化多端。

我们从液态金属原始元素及材料基因组开始探索,到成功创制出各种液态金属复合物(与以往的复合材料不同)、可变形液态金属纳米材料(与常规纳米材料存在差异)、室温印刷液态金属半导体材料、液态金属电子材料及打印装备、液态金属印刷集成电路、液态金属混合柔性电子、液态金属消费电子、液态金属3D打印、液态金属4D打印、液态金属电子艺术、自我进食性液态金属机器人、液态金属柔性可变形微泵、液态金属马达、液态金属血管栓塞治疗肿瘤技术、碱金属流体热化学消融治疗肿瘤技术、液态金属注射电子、液态金属高分辨血管造影术、液态金属神经连接与修复技术、液态金属血管机器人、电控可变形液态金属机器人、液态金属固液组合机器、液态金属芯片冷却技术、可编程液态金属、液态金属量子器件、液态金属能量捕获与产氢技术、液态金属微流控技术、液态金属太空应用技术、液态金属液滴电路、液态金属逻辑器件、液态金属胞吞效应、液态金属生命(液态金属意识——液态金属“灵魂”)、注射式液态金属可逆修复骨骼、刚柔相济型液态金属外骨骼、呼吸获能液态金属机器、像肺组织一般的多孔液态金属、可漂浮于水面的轻量化液态金属、与经典集成电路对应的智能液体集成功能体I-LIFE,以及正在推进的可变形液态金属计算机及量子计算、液态金属细胞、液态金属基因、液态金属人体器官(比如正在研发的液态金属心脏等)、液态金属赛博电子(生物体肉身的升级版——2.0版)等,此外,我们还发现液态金属就是首个全液态自旋液滴电子(是真实的自旋-电-磁-流统一体),我们首次提供至少4条构筑磁单极子的技术途径……,这些可以说是人类崭新的科技与工业革新。

在此正好可以对文盲的先锋思想探索、先锋创作探索与我们在液态金属方面的前沿探索作一个对比,一来是对其系列作品先锋思想的进一步应和,二来可以促成两种先锋思潮的交流,继而推动今后的先锋创造。

文盲作品给读者最为深刻的印象之一,在于充满了前瞻性很强的末日忧患意识和预警行动,他将人类面临的末日归纳提炼为三类:一是人类自身的生物钟期限,另一类是人类彼此之间的对杀期限、互相摧毁期限以及意外事故期限,还有一类就是地球巨灾巨变引发的不可抗自然外力期限。按照这样的划分,可以说人类不管身处何地,末日死亡灾难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一个最自然的结论就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死亡。对人类来讲,避免得了,末日得以化解;避免不了,末日就是人类自己的大限。诚然,我们总说对于未来要充满乐观,但不可否定的是缺乏对不确定性未来的预见和研判,这样的乐观是存在风险的。而应对各种潜在灾难最为有效的措施在于改造我们自身或变革现有科技去应对,比如发展永生技术,探索各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极限科技等。为对此予以具体说明,接下来我拟结合我从事的液态金属探索活动从极限技术的创制、人类替身技术的发展乃至人体生理系统升级三个层面来剖析文盲作品的启迪意义。

2.jpg

一、敢于面对极端灾难并积极实施自救是文盲作品传达的一个鲜明理念

读者手中拿到文盲作品《人类末日来临》时,或许会对映入眼睑的几幅图中景象不自主感到颤栗,那是地球面临极端灾难时地面上的一切,无论大地、海水、天空乃至各种人类文明遭受熊熊烈火吞噬和高温炙烤的情景。实际上,这些只是灾难衍生的表象。我不禁在想,如果地球真有一天遭遇如此厄运,人类会否提前有解救之策吗?对于这样的超级灾难,显然只能通过极限技术才可能应对,而当前的地球文明远未拥有相应的科技储备。

实际上,文盲的阐述超越了对此类极限高温灾难的预警,他认为人类以往对太阳的认知是无知的,指出太阳表面虽然呈现极端高温,但其内部却极有可能是拥有高度星际文明的外星人的家园或星际空间中转站,而太阳表面高温可能是外星人启动太阳这个超级巨型宇宙飞船的超核动力造成的,高温也是个掩护,目的在于不让其他物种发现外星人住在太阳里面。

文盲佐证这些观点的论据在于,这些和地球一样大小的巨型飞船可能是外星人飞船,它们围绕太阳转动,无论从太阳里面飞出,还是从太阳系外返回,不但能克服太阳的引力和太阳每秒释放的相当于900亿颗百万吨级氢弹爆炸的能量而不被太阳吞噬和溶化掉,并且还能有序围绕太阳轨道运转,这不单证明它们是拥有高度文明的外星人飞行物,而且也表明自身与太阳的关系非同一般。这些看上去耸人听闻但极富创造力的描述,虽然让人不敢想象,却在某种程度上提醒了人们去发掘类似的极限技术。

我们姑且不去验证文盲的这些先锋思想合理与否,现实中人类的一些探索活动其实已在接近这样的极限。近期,美国宇航局发射了帕克太阳探测器,作为全人类唯一一个能进入太阳日冕层进行探测的人造物体,已飞越至距离太阳表面1040万公里处收集数据,在某种意义上被认为是登陆了太阳,而日冕层温度可达100万摄氏度(太阳表面温度为5500oC),这是人类科学探索上的重大突破。我起初看到这一消息的同时,一方面为此壮举欢呼,另一方面不由想起文盲作品中的先验猜想,同时也回想起自己早期研究液态金属的情形,它们完全就是对极限冷却技术追求的结果。

可以说,我对液态金属的研究正是始于本世纪初对极端冷却方法的探索。众所周知,随着微纳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高集成度芯片、器件与系统等引发的“热障”,成为制约各种高端应用的世界性难题。照此发展下去,如果芯片耗能和散热问题得不到解决,当芯片上集成2亿个晶体管时,会热得像“核反应堆”,继而达到火箭发射时高温气体喷嘴的水平,乃至变得像太阳表面一样热。现实演变的确如此,近年来在更广层面出现的极端散热问题更是呈现前所未有的严峻。我很庆幸,当年在有幸在液态金属芯片冷却上进行了成功尝试。2000年伊始,我在研究微/纳米尺度传热学的过程中,脑海中不时闪现出液态金属的景象,这促成了我在高集成度芯片冷却领域首次引入具有通用性的低熔点合金散热技术,以后又开拓出不少当前业已变得十分重要的液态金属领域。

在这近二十年中,我的实验室有幸发现了液态金属一系列最为基础的科学现象与效应,取得了不少底层技术突破,还提出了创建液态金属谷以及发展液态金属全新工业的构想并将其付诸实践。在研究过程中,我的一个深刻体会就是液态金属这种集各种尖端材料的优势于一体的特殊功能物质,在打破不同领域应用瓶颈方面表现得十分有效,是特色鲜明的极限科学。就拿超高温场合的应对来说,镓或镓基合金类液态金属材料在地球上几乎所有材料中具有最宽的液相温度范围,可从室温直至高达2400°C左右时仍保持液相,且能根据应用场景灵活实现固液转换,乃至制造出自然界导热率最高的液态物质-纳米金属流体及热界面材料等,这种极端冷却在技术理念上打破了传统模式,由此促成了一个液态金属冷却时代的到来。

此前,工业界数十年来主要沿用空冷、热管及水冷散热,但性能趋于瓶颈,最为常见的水在一个大气压下会在100oC时发生沸腾乃至爆炸,这极大限制了它在极端冷却场合的价值。作为当今性能最为卓越的热管理解决方案之一,液态金属为对流冷却、热界面材料、相变热控领域带来了观念和技术上的重大变革,突破了传统冷却原理的技术极限,为大量面临“热障”挑战的器件和装备提供了富有前景的冷却方案。

文盲在著作中写到在太阳系经过银河系高温喷流区域时,地球人类没能力自救,于是拥有高级科技文明的外星人用地球人类不敢想象的外星文明保护太阳系抵御银河系中心喷发出来的高温喷流,这种宇宙人道主义援救(“宇宙人道主义援救”这个词是文盲发明的)场面无比悲壮。文盲在现实中和我交流时,他对我们液态金属在人类末日状态对人类展开自救寄予期望,文盲认为,要是在地球上空的大气层注入我们探索的大量液态金属,那么,液态金属或可把地球包裹起来保护起来(像戴森球装置那样,只不过是液态金属构成的流体装置),不管银河系高温如何冲击地球,作为地球保护罩的这种液态装置就会源源不断地消解银河系高温喷流对地球的高温冲击。不但如此,液态金属是可以赋予一定智能的,在地球大气层上空还可以起到人造太阳人造光合作用的功能。文盲的想法真是瞠目结舌。但是仔细思考,又具有一定的科学可行性和实操性。

作为液态金属探索者,我与文盲的观点一致,认为未来的液态金属确实应该在保护地球和应对重大灾害方面有一番作为。这不禁让我回想起,我一位来自宝岛台湾的老朋友一些年前曾专门送给我一张CD盘,内容就是一部科学家采用液态金属保护壳阻止宇宙射线危害方面的科幻电影。实际上,从先锋科技畅想的角度出发,一个至少在理论上或可加以探讨的问题是,在末日状态下,也许可以把液态金属发射入特定的地外空间(前提当然应确保不会反过来引发地球灾害)并按照一定规律展开,让液态金属防护膜在地球的对应上空循环流动,这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是把液态金属变成地球货真价实的防护罩。由于液态金属是可控的(其实不用人为控制也可以),有自组织行为的液态金属或可自发启动见招拆招——见高温就启动对应功能——以此来反射高温或把源源不断的高温迅速转化成能量并由此不断循环保护地球;或者用新的液态金属技术手段,将源源不断冲击地球的银河系高温不断导流出地球让地球化险为夷。无论何种情况,液态金属在保护地球乃至探索太阳系方面有独特潜力。

联想到文盲作品中描述的极端应用场景,以及近期国际上开展的太阳探测器活动,液态金属实际上可提供不少极限技术支持,此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可构建用以抵御太阳超级热量侵袭的液态金属探测器,以及在地面构筑旨在防护地外超高温、电磁/电离辐射的液态金属屏蔽及防护壳,由此应对星际灾难等。这些设想看上去似乎像是文盲的崭新先锋文学这种盲文学的创作范畴,但可以肯定的是,此种液态金属应用是比较接近实际的,尽管实施起来确实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又可以归属为先锋科学探索的范畴。

可见,文盲的崭新先锋文学这种盲文学的先锋思想探索,与先锋科技在不少情况下会走到极限思维的共同点上,也可以说,在实现之前,先锋科技可以就是崭新的先锋文学,反之亦然。我的实验室就曾研究过液态金属屏蔽服装,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强烈的电磁乃至电离辐射,我也曾一度认真的对此加以评估,并设想若地球上真的出现大面积核泄漏或核灾难,液态金属或许是一种很好的抵御工具。从这一点说,我得感谢文盲的作品,让我们对于人类灾难有深切认识并积极打破自己的思维极限,更主动去发展先锋科技。

二、追寻高等文明技术解决人类重大灾难和永生是贯穿文盲作品的基本脉络

文盲的灾难观并不局限,他指出,人类要面对的其实不是玛雅文明的预言,而是即将发生的太阳系巨变,他特别提醒到,在恢复太阳系与银河系正常轨道的过程中,大阳会出现跃迁,此时会被射线的高温喷流所冲击,至于具体经历时间可能是10年、100年,也可能是1000年,或者更久,而太阳撑不撑得住又能撑多久,无人可知。唯一可知的是,这个冲击是凶猛的,人类和人类文明都极有可能被毁掉,可能是大海啸,也可能是大地震,比如地球板块碰撞;可能是大火山,如地球最大的活火山,爆发的炽热火山灰会随气流快速上升到平流层,由于平流层不会有雨水所以很难被消除,这样一来阳光就无法照射到地面,导致地上的植物都长不了,人类会因大饥荒导致的互相残杀而灭亡;也有可能是核弹失控,比如地球地核因银河射线和太阳风暴的加温,完全有可能会引发核弹自爆,人类有几万枚核弹,如果同时一起失控自爆,地球不毁灭也要脱层皮。这些大火山、大地震、大海啸、大冰冻、大炎热、天外陨石、太阳风暴、宇宙射线、核弹失控等,随便发生哪一种,对渺小的人类来说就是灭顶之灾。即使现在乘坐宇宙飞船往太阳系外逃,在没掌握穿越时空隧道技术的今天,根本就逃不出太阳系。即使逃出了太阳系也逃不出银河系,也仍然是在银河系高温射线的横截面范围内,存留希望同样渺茫。

所以,地球面临的灾难,无论人类愿意面对与否,总会在某些时候不期而至,因此研究应对技术并非毫无意义,事实上这样的先锋探索活动一定可以带动一批极限科技的创立。说到人类末日,好莱坞经典科幻电影《终结者》早已描述过这样的场景,在其故事背景中,人类受天网控制而濒临灭顶之灾,这时承载拯救人类使命的液态金属终结者机器人出现了,在执行任务中可以变形、耐受高温,也能自我组合和修复。这当然是一个幻想,但其创制液态金属终结者机器人的构想对人类却颇有启发。有了这样的极限机器人,人类在面临重大灾难时会从容许多。无独有偶的是,我的实验室偶然卷入液态金属机器人这一崭新领域的开拓,原因正是受多年研究液态金属这类极限物质所触发。长期以来,在全球科学界与工程界,实现可在不同形态之间自由转换的变形机器人,以执行常规技术难以完成的更为特殊高级的任务,一直是个梦想。传统的机器人通常由坚硬材料组成,复杂多变的环境会给此类机器人的灵活性、顺应性以及与人类交互的安全性带来巨大挑战。

2013年,我的团队在研究电流激励动物神经响应问题时,首次发现电场调控下的液态金属与水的复合体可在各种形态及运动模式之间发生转换的基本现象和原理,由此揭示出了液态金属的大尺度变形、旋转、定向运动及合并、断裂-再融合行为,其响应过程中表面积改变甚至可达上千倍,能轻易钻过较之自身狭窄很多倍的缝隙。这一工作在国际上引发重大反响,成为现实中液态金属机器人研制的开端,业界普遍认为,这一“液体机器预示着柔性机器人新时代”,“终结者有望走进现实”。此后,我们还拓展出更多液态金属可变形机器的驱动方式,包括通过胞吞效应赋予液态金属以磁性及更多强化物性,以摆脱机器受限于溶液环境的问题,由此实现了在三维空间可编程控制,也为多自由度驱动液态金属提供了技术基础。而这些物质在微重力甚至无重力的宇宙空间,操控更加方便。我觉得这些场景或可成为今后一些崭新先锋文学创作的新素材。

在研究过程中,我一直认为,从无机物中制造生命是科学界的圣杯,是打破有机生命极限的关键途径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液态金属“生命”的诞生,是物质科学研究中的一次重大事件。2014年末,我的团队于世界上首次发现了一种异常独特的液态金属自驱动现象,即液态金属可通过吞食微量“铝箔”后实现自我运动,我们在发表的文章中将此自驱动液体机器命名为液态金属仿生软体动物,其运动速度达每秒厘米级且可持续运行数小时,运动过程中液态金属机器还可根据轨道角度和宽度调整自身形状,实现无需外界电力和能量供应的自主变形和运动,且在分离和组装后仍保持运动;若将这种自驱动液态金属加以分散,可瞬间生成大量快速运动的微型马达群,它们在电场作用下可形成高速定向运动,在磁场下则表现出磁陷阱效应。这一系列工作为研制实用化智能马达、血管机器人、流体泵送系统、柔性执行器乃至更为复杂的液态金属机器人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在研究的推进中,我的实验室还进一步发现了一系列液态金属固液组合机器效应,其中,在液态金属触发的自激振荡效应中,经预先处理的铜丝触及含铝液态金属时,会被迅速吞入并在液态金属基座上作长时间往复运动,如同小提琴被拉动的琴弦一般,其振荡频率和幅度可通过另一金属如不锈钢丝触碰液态金属来加以灵活调控。这一发现革新了传统的界面科学知识,为柔性复合机器的研制打开了新思路,相应架构也可用作流体、电学、机械及光学系统的控制开关。而液态金属结合更多物质和调控手段,还可实现大尺度变形的柔性机器架构,如自由变形的软体章鱼、水母机器人、弹跳机器人、定向蠕动的软体动物、构筑于液态金属液滴车轮上的车辆、双流体机器人等。

液态金属系列基础效应的揭示,彰显这类柔性机器人正日益朝着更加复杂的模式进化,将显著提速智能机器人的研制进程。近年来,随着全球实验室在此方向上的不断接力研发,液态金属可变形机器取得了各种可喜进展,从宏观到微观均有涉及。不难设想,今后若能充分发挥液态金属领域所展示出的巨大潜力,并结合相关技术,将引发各种超越传统的机器变革,未来通过学术界和产业界更多通力合作,可望不断克服各种应用上的技术瓶颈,直至将液态金属可变形机器人研发出来并最终应用于实践。

有意思的是,我们这些纯属实验室的研究发现第一时间得到文盲关注,并在其作品中加以发挥拓展,让人惊讶的他的许多描述和畅想在逻辑上相当自洽。比如,文盲写道,自驱动液态金属与生命的完美结合,就是人类以后的现实,若是发展成自驱动自主变形的液态机器人,那会比人类的动作还敏捷。文盲一直很敬佩把真正的先锋科学思想变成现实的先锋科学家,认为会造福人类让人类不断升级,他的一些评论让我很受感动。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液态金属机器的发现或可为开发能让病毒、细菌、癌症无法入侵、让人无限长生的液态金属基因、液态金属细胞、液态金属人体器官、液态金属人(对人类肉身的升级版)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目前,液态金属软体动物尚只会吃铝,以后可能适应吃更多别的“食物”,正如人类通过进食获得体力一样。

文盲觉得如果把液态金属和人脑连接,可以不断使人类升级,未来这种智能液态金属单元甚至自己就可以完全自动组装出具有特殊造型和可编程能力的仿生物或比人类还灵活的软体智能机器人,也能用于研制智能软体飞机、可以自动变形的智能软体高楼大夏和智能软体宇宙飞船。由于它不用吸氧,可以自我变形和修复外界导致的所有创伤,因而可以前往人类到不了的地方,替人类做其无法完成的极限任务。

文盲认为,自驱动液态金属非常聪明,如果把它发展起来,会是人类自身不足的完美增补。它不但有自己独特的金属生命,并且这种生命和人类是一样平等的,而且还可以改变人类的生命局限甚至可以让人类的生命不断延长。如果它能服从人类的指令,则完全可以修补人类的身体并将其修补翻新得更加完美,随时可以替换衰老报废的人体器官,完全可以延长人类的寿命并对人类进行全面的文明升级。液态金属不但可以打造人体器官还可以打造液态金属人体让人类的身体升级为2.0版,神经连接技术可以驱动死亡动物躯体运动,进而促成永生。如果设计出液态金属机器人,它们可以穿越高温去执行任务,或可无障碍进入黑洞进行探索。读者在阅读中,不难感受到,文盲作品的发挥体现了一贯的先锋性,但又深深依托并超越于先锋科技的突破。我并不认为他的这些猜想不可理喻,因为其中部分尝试早已在我的实验室得到具体研究。显然,与文盲开创的崭新先锋文学(盲文学)有些类似的是,先锋科学探索就是人类思维极限不断打破的过程。新兴领域一开始往往是无人区,由于研究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性,探索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勇气、眼界和定力,在此道路上的任何发现和努力都是值得欢呼的,就如同文盲作品中人类的自救行动一样。

文盲是科学之外的人,他认为科学只是一种或 N种假设,而其文盲探索却在所有的假设之外之上;科学家是靠假设来探索,而文盲是靠超越假设来探索。科学家和文盲不是一路人。科学家是假设之内,文盲是假设之外之上,这一观点我很是认同和赞赏,或许创造新事物并不总是发生在科学界,有时候突破取决于知识之外的贡献。文盲提到的文明等级存在巨大差距对我也很有触动。我曾对当今医学技术远不足以满足现实需求而颇为沮丧和感概,并指出要是与人类几千年后相比,当前的医学科技或许会显得相当简陋和原始,这其实在某种意味上也是提醒我自己更应着力打破思维极限去发展未来的先锋医学技术。只要想想这个世界的复杂维度,你就会发现人类目前解开的秘密对于整个宇宙而言根本算不了什么,这说明先锋科学探索有着多么巨大的空间。经受液态金属强化和升级的人体躯体,在机能上或许可以抵御很多自然灾害,包括当下对人类造成巨大威胁的新冠病毒。而在智能系统方面,我们曾提出发展液态金属智能,包括着手构建非冯诺伊曼原理的可变形计算机,以及液态金属量子计算系统等,这样的技术一旦获得突破,由于其天然的液体环境,或能与生物体实现完美的融合,在智能上有可能超越当前的碳基生命。

在多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一直由衷赞叹液态金属就好比宇宙间洒落地球的精灵般物质,是大自然对人类的珍贵馈赠。中国香港凤凰卫视栏目曾专题讨论了我们所发现的液态金属“生命”无中生有的意义,指出过去许多科学大家一度认为生命是上帝创造的,但他们逐步改变了自己的观点,转而坚信借助物理化学的手段完全可以制造出生命,资深评论者指出液态金属软体动物的发现就是对此的强烈佐证。液态金属机器人这一新领域因我实验室的偶然发现而催生,此后成为学术界主流方向,我们的研究初心只是想找到一条改变传统机器人研究现状的基础途径,没曾想到带来的启示远远超出最初。以往,虽然学术界研发出了各种软体动物机器人,但大多仍属于多个硬质单元组成的机构,与柔软和普适变形乃至融合等高级机器所具备的能力还存在相当大距离,更不同于自然界中人或动物那样的有着柔软外表、无缝平滑的连接。液态金属可变形机器效应的发现,对发展全新概念的柔性机器提供了关键理论与技术启示,可由此出发逐步构筑和进化出可变形机器,近年来的发展表明,这无疑打开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空间。液态金属机器人已被公认为机器人领域最具发展前景的重大方向之一,相应研发机会众多,不完全列举如:各种液态金属功能材料的发明,以及由此引申出的超常构象转换、变形与运动机理、调控方法乃至机器人液体集成原理的构筑等;与此同时,液态金属与生物学、机器人、电子以及智能科学等的融合,可望进一步促成液态金属可变形机器人理论与应用技术体系的革新,同时也为各有关学科前沿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空间。

文盲这部作品最重要的一个立意是面临灾难来临时的人类自救,他相信万一灾难发生,侥幸存活下来的就是以后人类的先人,就是以后人类社会的起源,人类重新开始。这个假设并不脱离现实太远,实际上人类本身面临的生老病死问题就需要予以极限科学探索。此方面,实现永生早已被提出,但现有的医学技术尚无法打造不死之身,这反而彰显先锋科技探索的珍贵。文盲在与我多次的交流和讨论中,特别对我们在一些年前提出并逐步系统建立的液态金属生物材料学报以极大热情和关注。

在很大程度上,液态金属这一大类材料如今已显现卓越潜力,正在改变着生命的极限。略举几例就可以体会到,在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中,神经再生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一旦出现神经断裂或损毁,其修复相当困难,有时甚至需要长达数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切断神经末梢的互连,因此神经修复迄今为止始终是全球医学界未解之重大难题。为突破已有技术面临的瓶颈,我们提出了颠覆传统观念的液态金属神经连接与修复技术,以迅速建立切断神经之间的信号通路及生长空间,从而提高神经再生效率并降低肌肉功能丧失的风险,这在国际医学界已引起巨大轰动,被认为是“令人震惊的医学突破”,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多种语言数百个科学新闻、电视节目或专业网站专题报道。我们团队通过各类动物离体和在体实验,证实了以液态金属作为高传导性神经信号通路的可行性。借助神经调控,还在试验中证实液态金属电子可使业已死亡的动物(牛蛙)如同活体般运动起来——也就是说,这样的液态金属神经连接与修复技术,可以驱动(操控)死亡动物运动。这些尝试展示了新技术的发展前景,正催生出机器与人体复合的赛博电子,这种全柔性乃至液态脑机接口技术,未来应用面很广。

同样,在打破医学技术瓶颈方面,我们研发的可实现高清晰血管成像的液态金属造影术,也使得原本用X光拍摄或CT扫描看不到的极细微毛细血管,能在图像中以高清晰度的方式显现出来。这样的研究还进一步催生出液态金属栓塞血管治疗肿瘤技术,借助液态金属优良的顺应性和充填性,可建立起高效阻断血管营养输运进而诱发病灶凋亡的肿瘤诊疗一体化技术,整个过程在影像设备引导下以血管微穿刺方式进行。这种旨在切断营养供应继而饿死目标肿瘤的医学新途径,相当于是打了一场没有硝烟的肿瘤治疗之战。

不得不说,人类和肿瘤的战争是一部人类进化和发展的悲壮史,肿瘤试图消灭人类一直没得逞,人类试图消灭肿瘤也一直未获成功。长期以来,人类与肿瘤的残酷战争就如此纠缠和拉锯。由于天灾人祸造成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农作物污染、食物污染、食品加工污染等,各种新型肿瘤越来越多,现在已导致全球癌症患者每年增长上千万人,情况相当严峻。肿瘤患者的绝望痛苦和倾家荡产,是让人叹息和揪心的。挽救肿瘤患者的生命,一直是我的实验室多年来的重要使命之一,这也是我过去许多年中始终不遗余力研发和打造尖端肿瘤微创治疗装备的动力。

在我开始着手撰写这篇评论时,文盲深夜突然告诉我瑞典有一位他很敬重的良师,家中85岁老人突然生病现已是癌症晚期,子女时常开车到300公里之外的医院照料老人,每天还需要返回家中照料84岁的老母亲。这让我想起我们多年前研发成功目前已在中国100余家医院得到广泛应用的康博刀肿瘤微创治疗装备,在告知文盲此事的同时也很感慨,要是老人家能前来北京的话,或许可以得到相应的合理治疗。从适应症而言,这套治疗技术应该可以应对此类肿瘤,该设备此前已治疗过数千例患者,病症涉及肺癌(晚期)、肝癌(晚期)、乳腺癌(不用切除乳房)、前列腺癌、骨癌、肾上腺癌、颈部淋巴癌等,患者做完手术一年后存活率是97%,其中接受过治疗的患者年龄最大为103岁。此种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极限技术,其基于冰火两重天(最低温在-196摄氏度,高温则达80摄氏度以上)实施肿瘤局部消融的原理是我在1999年首次提出,以后经过多年研发设备并将其不断完善直至推向临床应用,手术不受人体植入起搏器影响,可运用于靠近心脏、大血管等高风险位置肿瘤的治疗,其超细探针的治疗性能显著超越以往的单一冷冻或高温消融,近年来还特别被医学界引入到素有“癌中之王”之称的胰腺癌治疗上,产生了令人兴奋的治疗效果,给大量患者带来了生存希望。在与文盲的交流和探讨中,我们均对极限医学技术报以很大希望。

死亡,无疑是人类无比恐惧但又是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没人想死,无论多大的年龄,都是如此,在死亡来临时的求生欲望是无比强烈的。而永生,更是人类梦寐以求的永恒主题,这一需求其实当下的主流医学是不敢或无意触碰的,因为确实涉及到太多极限思维,包括技术的、伦理的甚至是政策因素的制约等。部分也由于文盲的不断鼓励,我的实验室一直在探索液态金属心脏的实现,目前取得一定进展。用文盲的话来说,心脏就是发动机,只要发动机不坏,什么都好说。文盲说要是能把液态金属心脏这种“永动机”研发出来,人类或许真的可以做到永生或者至少是长生。由于液态金属可从室温直至高达2400°C左右时仍保持液相,且能根据应用场景灵活实现固液转换,如果能成功研发各类液态金属超级人体器官,其不易腐烂,耗能很少,病毒、细菌、癌症无法入侵,文盲认为人类寿命理论上可以很长。人类曾经奢望的万岁,从未来极限科学的角度看倒也不是封建迷信也不是空穴来风,是有一定现实科学根据的。当前,我们还在推进液态金属心脏等仿生器官研发,希望持续下去能有所进展,或许有助于部分缓解人类对疾病痛苦和死亡的恐惧。

实际上,在现实中,除上述努力之外,层出不穷、脑洞大开的液态金属极限生物医学技术还正纷至沓来。比如,为快速修复受损骨骼,我们实验室基于液态金属的流体规律和液固相变特性,提出了原位注射金属骨骼的理念和技术,可实现高度微创的骨骼快速修复和重建;同时,从液态金属易于实现固液转化的角度,我们构建出刚柔相济的液态金属外骨骼技术。而从液态金属电学特性出发,我的实验室则提出了注射电子学及植入式医疗器械在体3D打印技术思想。这些有如科幻电影《金刚狼》中那样的特种金属技术,正在成为现实中人类可寄予希望的手段。此外,通过解决黏附性问题,患者本人甚至可在其皮肤表面快速打印出用以检测生理信号和实施治疗的元件,继而发展出快捷低成本的高效消除皮肤黑色素瘤的低频低压电学治疗贴片。这些类似于黑科技的开创性研究已在实验室取得成功,系列论文发表后持续引发业界反响,在国际上促成了更多后续研发。与此同时,由液态金属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尖端物质材料打造的人体器官如液态金属心、肺、肝、脾、胃、肾以及如前所述的骨骼、血管、神经、皮肤等,这些年我的实验室一直在被持续尝试和探索中。假以时日取得突破的话,似可抵抗如文盲作品中警示的一波又一波的人类灾难包括病毒袭击。

除了作为功能意义上的物质材料外,我们发现液态金属对于当前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同样也赋予新的含义,它提供的并非常规意义上的算法,而更多体现为物理层面上的支撑,此方面一个有潜力的先锋探索方向就在于,基于液态金属溶液体系可发展出类生物计算的智能体系。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今天,经典的冯诺依曼架构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理论挑战,发展变革性计算模式日趋迫切。我们意识到,柔性和溶液体系是自然界几乎所有生命的共同特征,这与现行的刚性人造智能机器截然不同。在各种可能方案中,具备优异柔性、变形性和多功能性的液态金属作为一大类新兴物质,蕴藏着诸多生物学能力。受此启发,我们曾尝试提出并构造一种无需编程的新型计算模式:类生物计算。

众所周知,生命的诞生是自然界进化的奇迹,从最早的单细胞藻类到现在的智慧人类,生命的演化堪称一部浩瀚的史诗。神奇的生物正给科学研究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目前所有生物中,高等智慧生物拥有发达的大脑,创造性无需多言,面向人工智能的类脑计算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对于低等生物而言,面对复杂的环境同样有着良好的适应能力,比当前的先进机器拥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液态金属,天生液态恰恰是其独特优势。我实验室的某些试验已证实,处于溶液中的液态金属具备诸多类生物行为。这种复杂的类生物变化无需程序控制,需要的仅仅是对外界刺激的响应,一定程度上拥有了生命的特性,可由此构建计算体系。这里,外界的刺激可以看作是计算输入,液态金属的自发反应则作为对计算输入的响应和输出,因而液态金属的每一次变化都可以看做是一次计算。这个计算过程和生物的反应是很相似的,是直觉性的,显著区别于传统计算模式中的大量重复迭代计算,因而具有独特的优势。此外,利用液态金属的电双层、导电性、氧化性、粘度以及表面张力等各个维度的变化,可以实现对外界刺激的直接精准感知和响应,这有益于未来类生物计算的实施,也为今后的智能探索提供了变革性思路。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计算机会与当下存在很大不同,其背后所依赖的计算模式可能出现颠覆性的变化。新的计算机或可构成于人造神经。从先锋科技的层面看,在不远的将来,若电脑中执行计算的单元由一滩液态金属组成,人们实在是无需惊讶,毕竟不远的过去我们也曾难以想象今日电脑的模样。如此,未来的电脑可能会正式进化为“液脑”,人类或将迎来全新的智能时代。

3.jpg

三、涌现关键历史事件与宇宙之间的量子纠缠叠加是文盲作品强烈展示的时空观

以上讨论主要着眼于物质科学层面,实际上,极限思维不仅仅体现于此,也反映到时空观的探索上。应该说,人类对时空神秘存在的探索和认知才刚刚开始,文盲认为人类对科学这种认知,不能只局限于方法,假如科学这样一条路径是错误的,那么人类的宇宙探索会走入一个背道而驰的误区(这将会是最大的悲哀)。所以,人类不能以自己的已知来衡量自己不知道的未知未智未能未物。面对未知未智未能未物,每个人都是文盲,而合格的文盲,就是积极不断探索我们不知道不智到不能到的未知未智未能未物和盲知盲智盲能盲物。对文盲的这一观点我始终非常认同,因为人类今天所知的事物本原实在太有限了。

文盲的先锋思想探索和先锋创作不受现实的限制,但令人惊异的是,他的论述在现实中多能找到案例,尽管文盲独创的盲文学与科学这两种创作完全是独立的。文盲的部分宇宙揭示,不但多次被国际科学观测所间接证实,而且正激励着一些年轻的先锋科学家不断进行探索。我一直很惊异也颇受触动的是,文盲脑海里总是充满着各种文盲子(注:文盲子不是粒子,不是未知粒子这种盲粒子,不是创造粒子的原粒子,而是创造“无”这种变生宇宙的最基本单元),各种分子、原子、质子、光子、暗光子(dark photon)、电子、中子(neutron)、微中子(neutrino)、夸克(quark)、beables、磁单极子(magnetic monopole)、弦、轴子(axion)、信息粒子(构成信息的最基本粒子)、时间粒子(构成时间的最基本粒子)、空间粒子(构成空间的最基本粒子)、时空粒子(构成时空的最基本粒子)等,都有自己的文盲衍生(文盲还认为光子、暗光子、电子、轴子、弦、磁单极子、信息粒子、时间粒子、空间粒子、时空粒子的内部还有更深层次的未知世界需要人类打开探索),让人应接不暇。

文盲认为地球人由于文明程度不够高级,自己创造不了人造时间来替代自然时间来应急,为此,他阐述了外星人通过电和磁分离,可瓦解之前电和磁交融构成的电磁瓶效应这种电磁罩,于是分离开来的电只产生电,分离开来的磁只产生磁,电和磁无法交融,电产生不了磁性,磁产生不了电性,只要电磁交融所产生的瓶效应这种时空一分解,空间这种电磁的瓶效应属性形式自然就消失了,空间没了,自然就导致时间这种宇宙所有物质的属性也随即消失。这是先锋作家先锋思想家能够胜任的工作吗?这明显是先锋科学家最前沿的疯狂探索(很明显,文盲在替探索时空未知奥秘的先锋科学家思考)。文盲和我早期的先锋探索一样,一时半会儿或许会让思维固化的人们难以接受。

文盲阐述的人造时间来替代自然时间、人造空间来替代自然空间这种先锋场景,能带来多少想象空间我在此不做展开。我觉得文盲的设想虽然离奇,但并不夸张,在现实世界里或多或少能找到某些端倪。我自己实验室的一些实践在某种程度上就与此应和,我心下也一直对此暗自称奇。众所周知,磁和磁单极子是物理学领域中最为经典的基础科学问题之一。传统磁体通常由刚性材料组成,在回答极端问题时会面临挑战。与此同时,磁单极子更是科学界迄今最为持久且始终悬而未决的神秘物质之一。

我意识到,以往工作的出发点由于多建立在刚性材料基础上,一旦磁体是固态不可分割,那么电磁现象不易突破原有理论框架。无独有偶的是,我的实验室发现,如果磁体以液态方式呈现,则许多新奇的物质特性均有可能被构建出来,我们于是转而从纯液体磁体的理念出发,揭示出溶液中的自旋液态金属机器可引发其表面电荷动态分布及内部电场变化继而产生磁性,这使得电、磁、流体、自旋一体化成为可能,也为揭开磁单极子的神秘面纱提供了不同于刚性材料的技术线索,这是因为通过调控液态金属机器可以产生流态化内生磁性并由此构造磁单极子,且有四条潜在技术途径,这一认识解释了不少以往在实验中发现的现象,可望改变人们对传统磁学知识的认知。实际上,具有鲜明极限材料属性的液态金属科学显然并不止于磁学,其中一个对当前社会至关重要的范畴在于功能制造上。

众所周知,电子器件是现代文明的基石。传统的电子制造工艺繁多,涉及从基底材料制备,到形成互连所需的薄膜沉积、刻蚀、封装等环节,需消耗大量原料、水、气及能源。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和团队曾于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液态金属印刷电子学思想,研发出一系列全新装备,由此可通过直接印刷的方式在各种柔性或刚性基材上制造出目标电路、元器件、半导体、晶体管、集成电路乃至终端功能器件,从平面到三维乃至各种材料表面均不受限,相应工作被认为有望改变传统电子及集成电路制造规则,一些过去依托于复杂昂贵设备需要数天完成的制造过程甚至可以缩短到1小时以内完成,其所见即所得的电子直写模式为发展普惠型电子应用提供了变革性工具,促成了新兴电子工程学的出现,将加速生产方式的变革和个性化电子制造时代的到来,今后,不受空间、时间和地点限制直接制造电子不再是幻想,人人或许都可以成为电子工程师。

文盲对时空的探索,对时间和空间的更深层次的探索,在末日来临状态,人类要逃出灾难区域,必须时空穿越逃亡,穿越时空,就必须穿越虫洞,黑洞的底部有可能就是虫洞,穿越黑洞和黑洞底部的虫洞,如果这是人类逃生的唯一之路,那么在穿越黑洞和虫洞的过程中,对人类的肉身就需要进行升级,人类目前的肉身是承受不了穿越黑洞和虫洞的极限物理环境的。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了之前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D》上阅读到的纽约州立大学物理学家Dejan Stojkovic的先锋揭示——黑洞不是传统理解的那样,黑洞内部可以储存信息,黑洞的另一端则是新宇宙的入口,虫洞的这一端和另一端可以互动纠缠,在银河系中心人马座A*(Sagittarius A*)附近发现虫洞可能存在(参见《物理评论D》)的Dejan Stojkovic提出了虫洞生成新机制(他还提出了能够探测虫洞的新技术)——引力流会穿过虫洞。影响全球的大众媒体《纽约时报》的跟进报道引起轰动。我没想到的是,文盲和Dejan Stojkovic教授早已认识,并且Dejan Stojkovic还为文盲的著作写过评论文章,Dejan Stojkovic对文盲把自己的先锋科学思想小说拍摄成3D科幻大片电影的想法很感兴趣。

Dejan Stojkovic在研究中还发现宇宙早期只有一维空间(根本都不可能存在引力)后来才膨胀成现在的三维态,他还发现宇宙能量越高空间维度就越少、宇宙能量越低空间维度就越高并揭示四维空间即将到来(我们目前的三维空间正处于升级为四维空间的过程中)。Dejan Stojkovic对人类目前的物理现状非常不满意,他和一些先锋同仁们愿意在文盲的电影里面组织国际科学会议来推进人类科学的新革命,这一点对人类来说非常重要。我非常赞同人类迫切需要新的科学革命来引领人类新的进步。

穿越黑洞和虫洞,人类的肉身肯定是承受不了的,升级打造用以替代人类的高级机器是必要的,而承受上千摄氏度的宇宙高温和宇宙间各种高强度辐射的,或许可以从我们目前正在研发的液态金属智能机器中找到破解之策。液态金属在目前已知的2400摄氏度以下保持常态,在高温区域生存、在黑洞和虫洞这种极端物理环境中生存,地球生物的细胞是根本承受不了高温和特殊物理环境的,液态金属身体或可是希望之一。

在穿越黑洞和虫洞的过程中,文盲提供的先锋科学想法真是脑洞大开——把人类的肉身升级为液态金属流,让液态金属流汇流成引力流,把人类的意识这种灵魂储存于汇流成引力流的液态金属流里面,由于信息在黑洞和虫洞中不会丢失,穿过黑洞和虫洞后,通过有意识的液态金属流,再自组织成我们原来的生命形态或者崭新的生命形态。文盲的这一先锋想法非常超前,液态金属未来或可储存人类的意识信息以此穿过黑洞和虫洞。

根据Dejan Stojkovic的先锋理论,需要时空的极端扭曲才能生成并打开虫洞,而要想让虫洞保持开放,就必需要一股负能量(必须是低于真空零点能的能量)来保持虫洞开放。这一点上,液态金属以后或可会派上用场甚至是探索黑洞和虫洞的某种选项。

我阅读文盲作品得到的一个体会是,颠覆性先锋科学探索始终可以更大胆些,缺乏这种极限思维,科学与技术的瓶颈是很难打破的。

写到这里,我又再一次清晰的意识到,无论是文盲开创的崭新先锋文学这种盲文学思想探索,还是我们开创的液态金属先锋科技的创造,极限思维始终不可或缺。不过在面对未知时,探索者总有无法排解的茫然心情,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我觉得这或许也是文盲以此为笔名的深意。是的,文盲早已清晰表达了,“对于我们不知道、不智到、不能到的,我们就是文盲;而合格的文盲,则必须要在这一清醒的认智上,积极不断探索我们不知道、不智到、不能到的未知、未智、未能、未物”。于我而言,对于自己从事了二十年有余的液态金属,我还是常常感叹于其宏大的启迪性和蕴含着的广袤空间。我想,对于人类的未来,需要更加大胆的去探索极限科技并充分发掘其可能性和潜力,我尤其期待对于文盲作品中警示的灾难,今后人类或能提前有许多妥当的应对之策!

文盲(Wenmang)简介

4.jpg

Wenmang(文盲):先锋科学思想探索者、先锋书写者(盲文学、盲哲学、盲科学、盲理论倡导者和探索者)、歌唱沉默和倾听沉默以及探索宇宙盲音的盲音乐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基本理论研究》课题组 联络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课题组 联络员、中纪委中国纪检监察学院首任副院长李永忠【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特聘教授】课题组 联络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课题组成员、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清华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盲科学著作:《空白:在所有的宇宙之外之上的盲洞之外之上》(文盲对宇宙和宇宙之外之上的71个未知揭示)(盲科学思想,其部分先锋科学揭示被国际科学最新观测所多次间接证实)。

盲哲学著作:《文盲行动》、《文盲启蒙》、《文盲空间》、《哲学的消解》、《关于文字各种难以定类的空殖》等。

盲文学理论著作:《盲文学、盲诗歌、盲理论、盲文本》。

盲诗歌著作:《为了创造一个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宇宙,我在宇宙中到处打洞》。

盲小说著作:《人类末日来临》(第一部在国际上弘扬关爱地球、人类命运共同体题材的先锋科学思想小说)、《创造盲太阳系》、《开着盲太阳系去银河系中心黑洞》、《开着银河系去宇宙中心》、《逃出即将毁灭的宇宙》、《创造一个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盲宇宙》。

盲音乐唱片:《到处都是我们的人》、《我在黑暗中听见人类在喊救命哪》。

部分作品曾由瑞典Wanzhi书屋出版社翻译出版,欧洲科学院院士、拉丁美洲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等国际先锋科学家、先锋发明家、先锋人文学者写有评论文章。

部分著作由诺贝尔图书馆、瑞典皇家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纽约大学图书馆、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耶鲁大学图书馆等知名图书馆收藏。

其先锋著作的读者,除了部分国际顶级先锋科学家、先锋发明家、先锋学者、先锋理论家、先锋诗人 、先锋作家、先锋艺术家之外,诺奖评委如Anders Olsson院士(现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埃斯普马克院士(高行健得奖时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恩格道尔院士、维斯特拜利耶院士(莫言得奖时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等人,也是文盲其先锋科学思想小说《人类末日来临》(集先锋文学、先锋哲学、先锋科学、先锋理论、先锋书写、先锋诗歌、先锋摇滚、先锋时尚、先锋艺术、地外文明为一体的崭新先锋文种)的读者(在文盲先锋科学思想小说《人类末日来临》(第一部在国际上弘扬关爱地球、人类命运共同体题材的先锋科学思想小说)瑞典文版本出版后,以上评委就第一时间收到了该书)

责任编辑:

热词: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