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启刚(1938年),北京人,画家,20世纪山水画代表人物白雪石之子。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老师有何海霞、梁树年、田世光等。
上世纪90年代初,有客户委托燕京书画社购藏白雪石的巨幅创作,当时白雪石拿出两幅,一幅是《漓江山水》,一幅就是《拒马河》。在业界人士眼中,这幅作品场面恢弘,细节精妙,作于白老精力最旺盛的时期,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佳作。2010年,当燕京书画社副总经理赵青仲见到95岁高龄的白雪石老人时,谈及《拒马河》,他对这幅凝结了心血的作品印象深刻,也有他的老师田世光的影响。
白启刚作品
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燕京书画社只是守着现有的资源,没有找到一条可行的发展新路。随着门店租约的陆续到期和无奈关闭,书画社主要靠着集团旗下的物业一直作为补充。直到2014年迎来了转机。
“琉璃厂的许多画廊也好,宋庄画家村也好,很多机构从火热一时走向了末路,但是燕京书画社不同,向好的大趋势是一定的。”在白启刚看来,燕京书画社经历了许多变化。“从经营的书画作品来看,从早期一些较为简易的画面和题材,发展至今,有许多艺术创作发展到了新的高度,表现也更为丰富。燕京书画社的场地也由最初露天的大棚,演变为文化大院。燕京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队伍在不断扩大,发展节奏是有目共睹的。”
白启刚作品
根据新的形势,以石占成为主导的第二代经营者在接手燕京以来,第一步就是将天坛东路甲七号大院搞成一个文化大院,成立书画艺术馆,300多平方米的专业展厅以及部分艺术家工作室,很多都是燕京书画社自己培养的画家。四年以来做了五六十场展览。除了接二连三的展事,在燕京大院中,修复装裱机构、书画学校也有了良好的运营,与北京商报社合办了《燕京书画周刊》,并与中国书画报社合办了《燕京人物》月刊,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形成了连贯的媒体推广效应,擦亮了燕京书画社这块金字招牌。谈到燕京取得的成绩,石占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总将老一辈艺术家们挂在嘴边:“燕京的起步发展就是一个契机,把握住了好时机,得助于很多老艺术家,包括很多老的从事文化、从事其他专家们的支持。当时董事会提出的理念是:继承传统,创新发展。”
-
央视影音客户端
-
央视新闻客户端
-
熊猫频道客户端